未成年人禁止打赏、严控从事主播 网络直播再迎强监管

时间:2022-05-07 15:00:20       来源:北京商报网

5月7日,中央文明办、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关于规范网络直播打赏 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对未成年人直播打赏、从事主播等领域做出进一步规范。近年来,网络直播的热度居高不下,但快速发展之下也渐渐暴露出各种问题,大额打赏、违规直播等现象频频发生,并对未成年人的成长产生着影响。随着此次《意见》的发布,网络直播市场将再次迎来强监管。

禁止为未成年人提供打赏服务

《意见》显示,网站平台应当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健全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机制,严格落实实名制要求,禁止为未成年人提供现金充值、“礼物”购买、在线支付等各类打赏服务。网站平台不得研发上线吸引未成年人打赏的功能应用,不得开发诱导未成年人参与的各类“礼物”。发现网站平台违反上述要求,将从严从重采取暂停打赏功能、关停直播业务等措施。

与此同时,网站平台应加强主播账号注册审核管理,不得为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网络主播服务,为16至18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网络主播服务的,应当征得监护人同意。对利用所谓“网红儿童”直播谋利的行为加强日常监管,发现违规账号从严采取处置措施,并追究相关网站平台责任。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与移动支付的普及,未成年人更易接触到网络直播平台,造成家庭、主播、直播平台之间的纠纷时有发生。北京商报记者据公开报道不完全统计,2022年开年至今,已发生超20起纠纷事件,涉及金额超千万元。

此前,中国消费者协会也曾发布《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年度报告(2021)》,指出2021年,消费领域侵害未成年消费者权益的现象仍比较突出且情形复杂,相关问题存在较多争议,且未成年人线上线下过度消费引发的纠纷,是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1年消费维权十大舆情热点之一。其中,引发的纠纷主要包括未成年人花费数额较大款项给主播打赏,家长申请退款遭平台拒绝。

业内人士指出,未成年人正确使用网络需要全社会的重视。未成年人的父母要正确履行教育子女的义务,加强引导与监督;网络服务者也应采取审慎态度,关注未成年人的直播打赏、从事主播行为。

1个月内平台需取消打赏榜单

与其“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落实保护未成年的重要责任,守好最后一道门槛,需要平台的积极配合。

早在2019年,国家网信办便组织开展了网络短视频平台试点青少年防沉迷工作,进入“青少年模式”后,用户使用时段受限、服务功能受限、在线时长受限,且只能访问青少年专属内容池,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超50家平台接入。

然而据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想要解锁“青少年模式”非常简单,部分未成年人在注册便使用家中老人的身份信息,或是只需输入密码就能正常使用。

对此,《意见》强调,将优化升级“青少年模式”。网站平台应在现有“青少年模式”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产品模式和内容呈现方式,持续增加适合未成年人的直播内容供给。严格内容审核把关流程,配备与业务规模相适应的专门审核团队,既选优选精又杜绝“三俗”,让家长放心、孩子满意、社会叫好。要优化模式功能配置,在首页显著位置呈现,便于青少年查找和家长监督,严禁提供或变相提供各类“追星”服务及充值打赏功能。

而对于榜单、礼物这类直播互动的主要功能,平台要重点规范管理。网站平台应在《意见》发布1个月内全部取消打赏榜单,禁止以打赏额度为唯一依据对网络主播排名、引流、推荐,禁止以打赏额度为标准对用户进行排名。

此外,《意见》还指出,网站平台应建立未成年人专属客服团队,优先受理、及时处置未成年人相关投诉和纠纷。对未成年人冒用成年人账号打赏的,网站平台应当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及时查核,属实的须按规定办理退款。对于违规为未成年用户提供打赏服务的网站平台,以及明知用户为未成年人仍诱导打赏的经纪机构和网络主播,从严采取处置措施。

营造良性生态

不可否认的是,随着网络直播的快速发展,现如今市场漏洞与问题也渐渐暴露出来,使得网络直播成当下重点监管领域,而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生态则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公开资料显示,今年3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盛荣华在2022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要重点整治涉未成年人网络乱象,并实施2022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着力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安全干净的网络环境,重点清理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妨碍青少年上网学习的不良信息,重点整治涉未成年人网络乱象;督促网站平台进一步完善和推广青少年模式。

而对于此次《意见》的发布,则是在网络直播领域进一步深入强化监管。数字文创产业智库研究员李杰认为,《意见》的发布是从政策端对网络直播及未成年人保护提出监管方向与准则,同时也需要直播平台结合各自实际情况推出细节化且可实行的实施方案,从而更好地推动《意见》落地。

除此以外,业内人士认为,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也需要在常态化监管上下功夫,由此对想打擦边球的平台或从业者起到持续的震慑作用,同时对未成年人及其家人进行引导,经过持续的部署,共同改善网络环境,营造一个良性生态。

北京商报记者 郑蕊 实习记者 韩昕媛

关键词: 未成年人